強夯施工中關于地基強夯法的應用與處理
2018-11-19 00:14:26
由于我國建設項目的快速發展,為了解決祖國快速發展問題我們有了強夯施工技術,但是現在強夯施工隊良莠不齊,我們恒通強夯施工隊對關于地基強夯法的應用與處理為大家做分析,近年來由于土地資源的短缺,在海濱、山坡、河谷等地開展了大量的回填工程。為了不浪費、節約或充分利用土地資源和空間資源,大多數建筑設計單位采用地基處理的方法來利用填土回填的空地,而強夯法廣泛應用于許多低層建筑、油罐基礎、設備基礎、碼頭等場所。對地基進行強夯處理比其他地基處理和其他地基處理方法經濟,可廣泛應用于工程中。地基處理后對地基承載力的一般要求在180 kpa~200 kpa之間,結合本人的工程實踐,討論下一步強夯工程應注意或注意的控制事項。
1.強夯前場地土層應是穩定的、固結的:強夯法適宜的回填區應采用天然超載預壓,自然預壓時間和加載時間應使土層穩定,處于粉質土中。飽和粘性土,如淤泥和填土,應采用塑料排水帶、砂井和其他排水井。總之,在強夯或強夯置換之前,場地的土層應自然固結或預壓。
2。適用范圍:強夯法處理低飽和度礫石、砂土、粉土、粘性土、濕陷性黃土、平原填料、雜填土等。強夯置換法適用于高飽和度粉土不嚴格控制地基變形的Nd軟塑性塑性粘性土。
3.通過試驗夯擊確定地基承載力、參數和高度:地基強夯處理前,應根據施工現場的代表性場地選擇一個或多個試驗區進行試驗夯實或試驗施工。試驗參數、夯擊點次數、累積沉降、后兩次擊實的平均沉降均滿足設計要求,強夯后1~幾周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測試。為了確定強夯的設計和施工方案是否滿足設計承載力的要求,還可以確定試驗壓實后的累積沉降,試驗夯實后場地的水平高程,場地是否需要填土或切土。
4.大面積施工前的場地條件:施工前應將場地夷平,如果場地表面有一塊巨大的孤立石要先清理,筆者曾遇到過一個工程,該項目的表面上有大量的花崗巖巨石。工程技術人員都比較頭痛,最后決定在拆除孤立石材表面和平整場地后進行夯實試驗;經過試驗夯實后,確定是否需要補充或削尖土壤,使整個場地強夯后的地面高程滿足設計要求,使地面的高程在強夯后的高低上,而如果地面在高一側,則需要切斷土壤,下側需要回填或再用地基處理。兩者都會導致工程造價的增加和工期的延長。
5.地表下是否有地下水:如果強夯場地地表下有地下水,強夯過程需要有排水措施,如挖掘集水坑、排水溝等;如果不排除地下水,土壤中的空隙水就不會被擠出,土壤的孔隙度會很高,壓實度會很差,強夯后的場地不能滿足設計要求。
6.檢查場地周圍建筑物和地下管線,是否設置隔離溝:由于強夯對地面的壓實比較大,需要對周圍建筑物、地下管線和市政設施進行強夯檢查。現有建筑物基礎、地下管線和市政設施受到地面強夯破壞時,如有此類結構,應設置隔震溝。由于設計規范和施工規范不涉及設置動力夯實隔震溝的內容,根據個別工程實踐,筆者認為隔震溝的深度應是強夯影響深度的0.7倍以上,或通過現場試驗確定。隔震溝開挖應符合土方邊坡穩定性要求。


7。施工前檢查夯錘的重量、形狀、面積和靜接地面積:由于動夯錘的種類不同,夯錘底的重量、面積、形狀和靜接地面積也不同,夯錘的重量和面積也會不同。夯錘在地面上的沖擊力不同。因此,施工監理人員必須檢查錘子是否滿足設計要求,這被一些工程師所忽視。
8、夯點布置的施工過程,間距問題:強夯夯點安排放樣需要符合設計要求,形狀,和夯點間距的兩倍(再次強夯壓實)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夯夯點之間的重疊的疊加,部分需要符合設計和施工規范的要求,如果間距太大,或夯點夯點布置形狀變化將改變地基處理
配合比的增加使某些土的地基處理效果變差。
9.校核夯能:強夯機的夯擊能滿足設計要求,即錘頭重量和夯機面積,夯機的提升高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的沖擊能,施工和監理人員需要對強夯的能量進行校核。
10。檢查站最后兩次夯實的累計夯數和平均沉降:由于一些工程師不理解設計規定,他們不注意控制檢查站最后兩次夯實的累計夯數和平均沉降。強夯后地基處理深度不能滿足設計要求,且土粒密實度高。孔隙率不能滿足壓實要求。這是我們工程師需要理解和注意的。
11.地基處理的范圍(寬度和長度)應滿足設計要求:由于地基的應力范圍為基礎寬度的1.5或3倍,地基處理的范圍應符合設計要求,其他地基處理(如置換法、樁基、水泥攪拌樁等)。如建筑物或構筑物地基不能處理或不能處置,則必須如此。
12.個別土質條件下的不同夯實點:強夯過程中因土質條件不同而累積沉降較大的夯實點需要回填土,強夯處理后,多次夯實和最后三次擊實的平均沉降應滿足設計要求。
13.動力搗固后需要低能量的全夯實:夯實完成后,場地需要平整,場地表面的松散土應用低能量夯實,不需要夯實后進行場地平整。這是一個建設內容和工作程序。沒有必要進行場地平整以增加施工成本。
強夯后的試驗問題:強夯后,應根據“地基與基礎驗收規范”對地基承載力進行檢測。各結構的基礎檢測應不少于3點,滿足設計要求。本規范不同于公路市政強夯驗收規范。
15。強夯竣工圖的繪制:在完成強夯后,有必要根據實際情況繪制固結點的竣工圖,確定DYNA后強夯區的范圍和地基承載力。麥克風整頓,建設監理人員需要簽名蓋章,為今后的重建擴建項目提供相關依據。
16、施工安全問題:由于動態壓實機械起重機械,嚴禁強夯過程中提升或下降體重員工站在臂,也不放棄工程附近人員動態壓實機械的過程中,防止飛濺物質損傷人員過程中錘。
結論:在地基處理工程中,首先要確定地基處理的效果和可靠性,然后再進行地基處理后的承載力測試。因此,在地基強夯處理中,應注意設計規定、上述項目及各項施工細節和工作程序,使地基強夯處理能夠滿足設計要求,處理后的現場條件能滿足下一工序的施工要求。它不僅可以節省成本,而且不能延遲強夯施工的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