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石樁加強夯法處理地基的作用機理
2019-03-20 00:52:50
強夯法于20世紀60年代末創始于法國,其程序是用吊機重復起吊一重錘到必定高度自在落下夯擊地基,以進步地基強度、下降壓縮性。該辦法設備簡略、效果顯著、經濟易行,已被廣泛應用于碎石土、砂土、淪陷性黃土和填土等多種地基的處理。但對飽滿黏性土地基,因為其含水量高,黏粒含量多,滲透性差,在強夯進程中和強夯今后,土中超孔隙水壓力不能散失,強夯所施加的能量不能改動土體結構,而被土中的超孔隙水壓力所吸收,使土體不能得到加固,另一方面因為側向擾動土體,反使原有承載力下降。為了進步強夯在黏性土地基中的加固效果,首要有必要處理土中超靜孔隙水壓力的散失問題。許多工程實踐證明,在強夯前于黏性地基中預設排水通道,組成聯合強夯工法,可以取得很好的處理效果。
碎石樁加強夯法作用機理:因為黏性土地基在強夯時,土中的孔隙水找不到出路而和黏土粒攪拌在一起呈活動狀況,夯錘在一個方位夯擊時,流態土體擠入周圍的土體之中,使地表發生拱起改變,錘底土體并未得到有用加固,在周圍夯點夯擊時,流態土體又流回到原夯點方位,所以整個強夯進程實際上便是使地基土構成橡皮土和使橡皮土往復活動的進程。
在強夯前預先往地基中打人碎石樁排水,將大大縮短孔隙水在低滲透性土中的排水道路,強夯時夯擊能將引起地基土中的孔隙水壓力上升,并在地基土中發生裂縫,在孔壓的效果下,孔隙水沿強夯發生的裂縫就近流人碎石樁而被排出地表,因為孔隙水的排出,土顆粒之間的彼此觸摸愈加嚴密,在強夯沖擊力的效果下,土體顆粒沿著最安穩的方向移動,大顆粒落人大孔隙中,小顆粒落人小孔隙中,從而使地基土的孔隙比減小,密實度添加,地基得到有用的加固。